![]() |
| 首页 | 协会公告 | 协会概况 | 行业动态 | 协会动态 | 会员动态 | 公平贸易工作站 | 仲裁中心 | 联系我们 | 后台管理 | |
![]() |
新格局下,汽车产业如何寻求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3年6月16日 9时55分
汽车工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是我国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汽车工业已经成为最能代表中国的产业之一:市场化程度高、全球联系紧密、海外机会巨大、工业4.0的主战场。 站在汽车工业70年的时间节点上,如何总结过去、启迪未来?中国汽车的份额天花板和瓶颈分别是什么?高水平对外开放背景下,中外双方如何联合改变中国汽车业态?如何在短期目标的压力下做好品牌向上和高质量发展? 在2023重庆汽车论坛的开幕全体会议环节,几位嘉宾围绕“新发展格局下的汽车工业”这一话题展开了热烈探讨: 朱华荣:五步迈向世界一流汽车品牌 “全球汽车产业格局正在重塑。互联网、电池、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突破推动着传统汽车产业向智能电动汽车产业迭代升级,新汽车时代的趋势更加明显。”朱华荣认为,全球汽车产业格局正发生着颠覆性的变化。 一是地区国别竞争占比变化,从曾经的欧美日(参数丨图片)德韩中六分天下,到今天的中国品牌坐拥半壁江山;二是市场竞争优劣势变化,中国品牌在造型、新能源、智能化的优势引领全球,规模优势进一步凸显,换道竞争优势更加明显;三是产品结构变化,今年1-4月行业新能源高速增长实际上是XEV(PHEV和REEV)的高速增长,2030年纯电动、插电式混合动力和燃油车的比例很可能是4:3:3或3:4:3;四是整零竞合格局变化,整车、零部件分工的边界重构,新能源从过去少电、缺电、贵电到今年迅速转换为产能过剩;五是全球汽车市场格局变化,从原来的传统品牌与新势力的竞争,演变成传统自主品牌、传统合资品牌、新势力的角逐,汽车行业盈利性进一步削弱,100多个乘用车品牌中真正盈利的电动车品牌只有2、3个。他大胆预言,90%以上的新势力将关停并转。 “虽然市场在转型过程中面临众多的挑战,但我们应该欣喜地看到全球化的发展态势、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的态势不可逆转,国内汽车市场大盘稳健增长,给汽车产业带来更多机会。”朱华荣介绍,通过五步走的战略布局(加快产品和产能的布局、强化品牌建设的布局、加强营销服务布局、加快完善市场的布局、加强组织人才的布局),长安汽车将在未来2-3年迎来转型关键期,全速向世界一流汽车品牌迈进。 曾庆洪:有钱有人有机制,不发达都难 曾庆洪从未来趋势、战略布局、建议三个层面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他认为,智能化、网联化、新能源是未来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但挑战与机遇并存。挑战主要在于:虽然发展空间较大,但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两位数增长几无可能;微增长、淘汰赛、兼并重组将成为主旋律。 面对挑战,汽车企业应如何战略布局?首先,发展新能源汽车是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产业链上下应协调发展;其次,加强智能网联、三电等核心技术的开发;第三,人才是第一资源;第四,积极打造产业集群;第五,布局整个能源生态;第六,建设完善的机制体制。 “有钱、有人、有机制,用广东话说,不发达都很难。”曾庆洪表示,“当然,我们也希望以更加开放的态度联合更多的合作伙伴,实现多赢。” 对于整个产业的发展,曾庆洪也提出了几点建议:一是希望政府政策加力,提振市场信心,助力消费复苏;二是希望规范市场竞争,拒绝价格战等无序竞争;三是着眼产业可持续发展,解决卡脖子问题;四是营造清朗、健康的社会舆论环境。 陈昊:抢占新能源汽车发展制高点 新时代汽车产业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陈昊围绕汽车产业提质升级和新能源转型发展,结合东风公司的实践,分享了三点体会。 第一,把握行业发展的新格局,抢抓历史发展新机遇。新能源智能汽车成为产业竞争新高地,在激烈的技术、市场竞争中,汽车企业要时刻保持清醒的意识,正视缺芯、消费能力不足、盈利承压、基础配套不够等现实问题,发挥举国体制、集行业之力,加快关键技术突破,携手共创抢抓历史机遇。 第二,打开创新引领新局面 、构建产业发展新生态。在中国汽车产业提质升级过程中,必须构建合作共赢共生共融的产业生态,打造创新能力强、完整有韧性的产业链、供应链,构建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竞争力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行业上下游企业集中力量协同攻关,持续提升全产业链的核心竞争力。 第三,展现提质升级的新作为,实现企业发展的新突破。面对行业的巨变,东风公司加快科技升级,坚持市场导向、客户导向,面向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基本已经完成新能源汽车业务布局和商品布局,平台技术和资源的体系能力基本形成,为抢占新能源汽车发展制高点奠定了坚实基础。 陈昊呼吁:“站在中国汽车工业70周年的历史转折点上,携手前行,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营造创新争先、提质升级、开放合作的产业发展生态,为民族自主汽车品牌贡献强大的汽车力量。” 杨晓东:市场需求与技术创新互为因果 杨晓东认为,市场需求和技术创新是推动整个汽车产业新格局的两大最关键的驱动力。这两大关键驱动力,实际上也在互相影响和互为因果,市场需求推动着技术创新,技术创新又催生新的产品体验,刺激市场达到更高规模。 从市场维度看:2022年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渗透率达到49.9%,较2020年提升了14%,进步非常大;2022年中国新能源市场发展迅速,市场规模超过688万辆、渗透率达到25.6%,提前两年完成了2025年阶段性目标;中国自主品牌占新能源市场份额超过80%,成为绝对的主力;中国汽车出口也快速增长,中国品牌开始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 从技术创新维度看:智能化方面补“脑”,场景创造价值、数据决定体验、软件定义汽车,正在成为国内整车汽车企业发展电动智能汽车的趋势;电动化方面强“心”,现在量产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已经达到每公斤280瓦时,支持700公里以上的续航;智能品牌健“身”,整车中央协调运动控制器方面率先实现新的突破。 “汽车工业高质量发展不仅是汽车产业的家事,也是全社会发展的国事。”杨晓东介绍,通过优化品牌战略,深耕技术创新及海外市场的不断拓展,上汽集团将加速推进创新转型,集中精力打造核心竞争力,到2025年基本完成新老赛道发展动能的切换,向创建世界一流汽车企业迈进。(来源:网易汽车)
|
|